近期,我作为保险总支代表,全程参与了此次参政议政系列专题培训,从社情民意信息撰写的实操细节,到中美经贸格局、人工智能发展、人口问题等宏观议题的深度解读,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,不仅填补了我在履职中的知识空白,更让我对“盟员”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。
此次专题培训让我受益匪浅,特别是对社情民意工作“全链条”的系统掌握。过去撰写社情民意时,常陷入“重建议轻分析”“缺数据少案例”的误区,而培训中明确的“问题导向”原则,即80%篇幅用于问题剖析与数据支撑、20%篇幅提出建议,让我找准了写作核心。从“20字以内凝练标题”“三段式结构”的撰写体例,到“选题要抓党委政府中心工作、群众急难愁盼、领导未关注的冷门点”的方向指引,再到“通过民盟市委社情民意系统投稿,每日处理、分线审核”的流程规范,每一个细节都指向“让信息更精准、更有效”的目标。当听到“部分关于城市更新、灾害应对的建议已落地见效”时,我真切感受到,一篇优质社情民意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连接民声与决策的“直通车”,是我们作为参政党践行“为民发声”的直接载体。
此次培训更拓宽了我履职的“大视野”。以往关注的多是身边民生小事,而此次对宏观议题的解读,让我学会“从小切口看大格局”。在中美经贸变迁中,我看到供应链调整对企业的影响,也看到上海推进离岸贸易、建设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的探索;在人工智能领域,从美国的算力布局、欧盟的数据保护,到上海“算力+模型+语料”的政策支持、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规划,让我意识到科技发展背后的参政议政空间;在人口问题研讨中,“老龄化应对需结合科技支撑与家庭作用”“生育补贴要精准发力”的观点,更启发我从“历史深度+现实厚度”分析问题。这些内容让我明白,参政履职不能“闭门造车”,要立足国家战略、地方实践,才能让建议更有前瞻性、针对性、有效性。
作为一名盟员,此次培训也让我清醒认识到自身短板与改进方向。此前,我在信息来源上较为单一,对“从专业领域挖深度、从基层一线找温度”的方法运用不足;在报送节奏上,也未充分把握“政策出台、矛盾显现”的时效性节点。未来,我将从三方面发力:一是拓宽信息渠道,既要紧盯国家政策、社会热点,也要深入社区、企业调研,挖掘“群众想说没说、政府想知未知”的信息;二是提升专业能力,学习定量定性分析方法,确保每一条建议都有数据支撑、有实操路径;三是严守报送规范,熟练运用投稿系统,确保信息及时、规范提交,避免“频繁询问进度”等低效沟通。
本次培训既是“充电赋能”,更是“出征号角”。作为民盟的一员,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,以“精准选题、详实分析、可行建议”的标准要求自己,既关注“柴米油盐”的民生小事,也聚焦“国之大者”的发展难题,用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,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、增进民生福祉贡献盟员力量,不负“民盟”的使命与荣光。
发布时间: 2025-09-19 来源: 民盟上海保险总支部 作者: 陈邕